我要订阅
停止订阅
2015年第1期 总第005期 2月
全部期刊
科教融合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成立大会在物理所举行

  1月24日上午九时,科教融合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成立大会在物理所M楼236会议室举行。物理科学学院院长高鸿钧院士及其他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委员会成员、教学委员会成员、各系及教研室负责人等出席了成立大会。作为学院的承建单位,主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顾长志副所长代表物理所出席大会。会议还特别邀请中科院基础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王颖副局长和国科大苏刚副校长出席。基础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杨鹏处长和刁丽颖副处长、国科大教务部张元勋部长和李春楠副部长、国科大科技处乔从丰处长和李金柱副处长、国科大宣传部王秀全部长等应邀参会。会议由陈晓松副院长主持。
  首先,高鸿钧院长为学院成立大会致辞。他表示:“今天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国科大的物理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将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我们为此而感到高兴。”通过回顾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在“科教结合,所系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他坚信新时期的“国科大”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培养出更伟大的世界级科学大师与工程技术大家。高鸿钧院长特别感谢了负责学院承建工作的物理所的高度重视及协办的兄弟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在学院筹建过程中各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他希望物理科学学院可以充分发挥各研究所的优势,更好地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融合在一起,彼此促进,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最后,高鸿钧院长对物理科学学院的组织架构及各项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
  随后,顾长志副所长代表学院承建单位发表讲话。他表示,物理所十分重视学院承建工作,深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任重道远,物理所会谨遵中科院领导的指示,与各兄弟研究所团结一心,把学院办好。最后,顾长志副所长对科教融合工作提出了两点设想:一是各研究所应设置科教融合的科研项目,吸纳国科大的教师融合到各所的科研工作中来,二是各研究所要积极参与学院的课程和教学工作,让最优秀的科研人才充分融合到学院的教学育人工作中来,共同将国科大建设成居于国际前列的研究型大学。
  接下来,物理科学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向涛院士发言。按照“科教融合”的建设体制和运行模式,物理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规划与教学安排,将全部由教学委员会主导设计。向涛院士表示,物理科学学院现在已经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这是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虽然新走上教师岗位的科研人员大部分缺乏教学经验,但这将很可能成为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创新的源泉。因此,他对于新的物理科学学院教学工作充满信心。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高鸿钧院长为学院教学委员会向涛主任颁发教学委员会聘书。
  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陈晓松研究员、戴希研究员和倪明玖教授,以及物理学系主任郭建东研究员、近代物理系主任邢志忠研究员和力学系主任戴兰宏研究员等分别代表院系进行了发言。
  最后,苏刚副校长和王颖副局长分别为学院成立致辞。苏刚副校长表示,“科教融合”是关系中国科学院长治久安的大事,“科教融合物理科学学院”的成立为国科大其他学院树立了标杆,也希望学院各教研室作为基础单元能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王颖副局长表示,国科大是中科院“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的重要平台。高水平的科研对于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至关重要,很高兴看到国科大科教融合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有了中国最强大的研究所的支撑,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将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中科院基础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一定会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注:
  “科教融合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共同协办。物理科学学院将主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师队伍的遴选,同时负责各研究所与国科大校部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紧密合作。研究所部分一线杰出科研人员走上国科大讲台,承担教书育人重大责任的同时,还将向国科大校部教师开放相关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同申请科研课题等。
  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院长由国科大副校长高鸿钧院士兼任,副院长为陈晓松(理论物理所)、戴希(物理所)、倪明玖(国科大校部)。物理科学学院设立了物理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工程热物理等四个系。物理所郭建东研究员、高能物理所邢志忠研究员、力学所副所长戴兰宏研究员、工程热物理所金红光院士,分别担任物理学系、近代物理系、力学系、工程热物理系系主任。每个系依托主要承办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分别设立2-5个教研室。

 

物理科学学院院长高鸿钧院士致辞
物理所副所长顾长志研究员讲话
高鸿钧院长为教学委员会向涛主任颁发教学委员会聘书
中科院基础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王颖副局长和国科大苏刚副校长分别致辞
物理科学学院成立大会参会代表合影

 

 

 

© 2013-2024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www.iop.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