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中,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具有推动重大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家增多,评奖也向中西部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外国专家倾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们纷纷表示对中国发展充满信心,愿意为中国的发展进步继续贡献心力。
“科学研究的未来在中国”
王云松 柯芳芳
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拉默(图③)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权威。他与中国的缘分开始于1975年,那一年,他接收了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几十年来,普拉默一直致力于物理学领域研究和青年教育,培养了超过40位华人学者,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长为世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中坚力量。
2000年10月30日,在生日那天,普拉默教授收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工作邀请函,邀请他参与创立国际量子结构中心。从那时起,普拉默和中国科学家的合作更加紧密了。
“中国青年科学家非常聪明,很有天赋,这是我留在中国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喜欢和中国同行合作。”普拉默表示,在中国,学术开放自由,政府全力支持科学工作,中科院物理所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设备,甚至远超美国,“在这里,我可以做一些在美国无法完成的实验”。普拉默是国际上最早以材料表面为平台,在微观尺度上开展相关核心物理问题研究的专家之一,也是首位从实验中发现金属表面态的科学家。他发表过400余篇学术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超过1.7万次。关于表面单原子隧道谱、光电子能谱分析、低维电子体系的研究成果都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国际量子结构中心的首席顾问,普拉默积极为中美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牵线搭桥。同他合作在《科学》《物理评论快报》《美国科学院院报》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中国学者超过50人。国际量子结构中心汇聚了众多顶尖的学术领袖,成为世界物理学研究领域的重镇之一。
普拉默保持着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与机构的紧密合作。通过国际交流,有效促进了中国众多凝聚态物理研究机构发展,显著拓展了中国凝聚态物理科研工作者的国际视野,为中国凝聚态物理研究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快速大幅提升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经历不仅使普拉默热爱上了中国,更为他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发展的绝佳机会。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把自己越来越多的时间放在了中国。“在科研领域,中国的进步令世界学术界瞩目。很多西方国家大幅削减或者限制学术经费,中国对科研的投入和科研环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流的,所以我一直坚信科学研究的未来在中国!”普拉默如是说。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普拉默一直鼓励他最优秀的学生到中国发展。当学生请教他未来去哪里工作时,他总是这样告诉学生们:“去中国!”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可以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普拉默说:“每个国家应该有适合自己的科学研究路径,而不是盲目抄袭别的国家。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历史和文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坚持正确的领导,把更多的资金投入给青年科学家,未来的中国科学研究一定大有作为。”
制图: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