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订阅
停止订阅
2019年第1期 总第018期 3月
全部期刊
揭晓:物理所三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奖励大会并为获奖科学家们颁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三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和清华大学合作取得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飞秒脉冲激光的高对比度放大及精密控制”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以及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取得的“固体材料中贝里相位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人: 薛其坤(清华大学)、王亚愚(清华大学)、何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马旭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吕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项目五位完成人中薛其坤院士、何珂教授、马旭村教授、吕力研究员等四位长期在中科院物理所学习和工作。该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团队联合攻关,经过数年的不懈探索和艰苦攻关,取得的重大基础前沿突破,也是继“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获 1989 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40K 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获 2013 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之后,物理所研究团队第三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飞秒脉冲激光的高对比度放大及精密控制”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奖人: 魏志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兆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韩海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刘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滕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田金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本项目属激光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方向超短脉冲激光研究。取得的主要发明与创新有:发明了飞秒双啁啾脉冲放大与参量放大相结合的放大技术,产生了当时同类研究的最高激光峰值功率;发明了创新的飞秒激光同步技术,获得主要参数优于同类研究的结果;发明了高信噪比的载波包络相位测量技术,实现了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其他方案的光学频率梳。成果已在强场物理、量子纠缠通讯等研究中取得重要应用,并开发成功系列飞秒激光产品。
  “固体材料中贝里相位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人: 姚裕贵(北京理工大学),刘铖铖(北京理工大学),冯万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固体材料中贝里相位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项目率先将第一性原理方法用于研究反常霍尔效应,指出了反常霍尔效应的內禀机制的重要性,颠覆了传统认识,被实验所证实。此外项目还首次指出硅(锗、锡)烯是二维拓扑绝缘体,所提出的相关理论模型被冠名。项目同时还发展了拓扑不变量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该项目的实施加深了人们对真实材料中新奇量子输运现象和拓扑态的认识,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 278 个项目和 7 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 人;国家自然科学奖 38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7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67 项: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63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73 项: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23 项(含创新团队 3 项),二等奖 148 项。5 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2013-2024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www.iop.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