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暨物理所90周年所庆之际,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邀请到建室以来的三位实验室主任高鸿钧院士、徐红星院士、张广宇研究员与师生共聚一堂,畅谈“纳”些年的事。座谈会嘉宾满座、阖室云集,物理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文亚,物理所管理部门负责人所长特别助理/综合处处长魏红祥、所长特别助理/科技处处长冯国星、研究生部主任王皖燕、人事处处长周长柱均到会并表达了美好祝福。
座谈会以“庆祝物理所90周年大庆,畅谈科研与人生”为主题展开,开篇以纳米实验室职工和学生精心打造的实验室视频拉开帷幕。纳米室副主任李永庆研究员、王霆副研究员担任主持。
首先开讲的是高鸿钧院士,他是纳米室正式建制以后的第一位实验室主任。高鸿钧院士自1995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之后,到中科院 “真空物理开放实验室”(纳米室前身)工作,从事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至今。历获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德国“洪堡研究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等。高鸿钧院士在回答“哪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一问题时,他深情回忆起自己在物理所工作之初,出国深造有三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物理所仍保留位置,容待他回国,可见一直以来,物理所都印证着“有容”二字。进而他谈到这些年他个人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感悟以及纳米室发展的历史和过往,他笑称,从纳米室产出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和成果来看,纳米室是“福地”所在,而一直以来的“团结”就是渊薮。
接过高鸿钧院士的话题,现已担任武汉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的徐红星院士深有同感,他从多年前到物理所工作之初的所见所闻谈起,他表示物理所是一个国际科学中心,包容性强,而纳米实验室在这点上表现犹为明显,正是因为它的团结和活力,使其在科研上取得丰富的成果。徐红星研究员于201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自1999年一篇题为“Spectroscopy of Single Hemoglobin Molecules by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研究论文为始,开启了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领域研究的先河,2009-2014年间担任纳米实验室主任一职。
而纳米室现任主任张广宇研究员,结束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到物理所工作至今十年时间内,已获得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基金委杰青、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组部万人计划支持,作为年龄最轻的一位主任,他用“匆匆十年”为题,对自己这些年的工作做了回顾,从自己在物理所做博士期间的工作讲起,深刻阐释了“一台仪器做到底”的科研精神。他提起自己在石墨烯大热之前,本可能却错失“第一”石墨烯的故事,启发大家——科研这片热土的乐趣就在于层出不穷的可能性,要踏实和乐于发现。
三位主任妙语连珠,话题聚焦科研却不失幽默,谈及人生琐事也发人深省,会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声和掌声。访谈后,实验室还请文亚书记重点介绍了物理所 “三湖一村”的愿景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着实让与会的师生感受到物理所的腾飞之势。
在物理所举办90周年契机之时,纳米室举办这一活动,既是作为对物理所90周年的献礼,也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透过三位主任对纳米室科研和生活过往的追忆,总结和梳理纳米室建室以来的优秀实验室文化,增强集体凝聚感,使大家触摸到科研生活中暗流涌动的支撑精神,总结历史不留遗珠之憾,秉承传统继往开来!